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

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

图片[1]-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2022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6月货币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新增2.81万亿元,前值1.89万亿元;社融新增5.17万亿元,前值2.79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速10.8%,前值10.5%;M2增速11.4%,前值11.1%。

核心观点:6月新增社融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和去年同期水平,主要受益于表内信贷和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政府端,政府债券融资节奏明显前置,1-6月已完成全年预计新增额度的66.2%;企业端,各地基建项目和政企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催生配套融资需求;居民端,疫情缓和叠加政策刺激,乘用车零售和商品房销售大幅改善,拉动相关贷款需求。展望来看,社融增速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1.0%,疫情反复对生产经营和线下消费的扰动,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政府层面,虽然今年政府融资节奏整体偏快,但四季度大概率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新增额度,在较强的宽信用政策诉求下,无须担心政府融资的缺席。企业层面,考虑到各地基建项目仍在加码落地,以及央行增设专项金融工具和政策性银行调增信贷额度的支持,基建配套融资需求预计仍将保持旺盛。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商品房销售预期仍存在较大波动,但对新增社融的拖累作用大概率将明显弱于上半年。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范围扩散,各地重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1、政府强势进击,实体温和修复

6月新增社融和信贷明显高于市场预期,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融资齐头并进。6月新增社融5.17万亿元,明显高于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4.65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6月新增信贷2.81万亿元,明显高于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2.44万亿元),同比多增6900亿元。

从融资方式来看,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8676亿元,社融口径下的表内信贷同比多增7409亿元,是6月新增社融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主要推动因素;同时,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转为同比多增,表征着社融各个融资渠道多有所改善。

从融资主体来看,政府部门净融资同比多增8676亿元,企业部门净融资同比多增4378亿元,是6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撑项;同时,居民部门净融资对新增社融的拖累效应基本收敛为零,这是自2021年11月居民部门转为拖累因素后,首次收窄于零值附近。

结构层面,6月国内疫情缓和后,各地基建项目和政企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催生配套融资需求,叠加政策层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企业中长期贷款显著多增;同时,在国内疫情缓和和政策刺激的共同助推下,乘用车零售和商品房销售等线下消费显著好转,推动居民部门杠杆扩张速度明显修复。

政府端来看,政府部门的年度净融资额相对来说是较为透明的,为3.37万亿元的赤字额度叠加3.65万亿元的专项债新增额度,也就是说,今年政府部门融资净额大约在7.02万亿元上下,与去年基本相当,对新增融资的拉动相对有限。因而,在不考虑新增政府债务额度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净融资对新增融资的影响,关键在于融资节奏,而非融资高度。从目前的政府部门融资节奏来看,今年前6个月政府部门净融资额达4.65万亿元,占全年预计净融资额的66.2%,明显高于稳增长压力同样较大的2019年和2020年同期。

企业端来看,6月企业部门新增信贷2.14万亿元,同比多增9945亿元,其中,对公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6130亿元,大幅超出往年季节性水平。归因来看,对公贷款(尤其是对公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大幅多增,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则,6月疫情出现边际缓和,经济景气程度明显回升。在度过4-5月的疫情防控期后,6月长三角区域的工业生产明显修复,复工复产和加快赶产带动了相关融资需求。

二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落地,配套融资需求旺盛。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在此背景下,广义和狭义基建增速均保持在近年同期较高水平,直接反映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新增投资额3月以来持续发力。虽然4-5月在疫情扰动下有所走弱,但在疫情边际缓和后的6月再度企稳回升。

三则,房地产行业贷款同比收缩有所放缓。2021年四季度以来,政策层开始逐渐释放保证房地产行业合理信贷需求的政策诉求,经过层层递进落实,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情况已经出现好转,今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行业债券净融资量收缩幅度明显放缓。

居民端来看,居民部门净融资自2021年11月以来持续同比少增,在5月同比少增幅度小幅边际走弱后,6月同比少增幅度进一步收窄。一方面,4月以来各地陆续推出汽车下乡和购车补贴措施,6月疫情防控放开后,线下消费场景的恢复叠加购车补贴政策,明显提振了居民购车情绪。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6月日均汽车销量相较往年(2018年-2021年)同期均值多增1.47万辆,从而推动汽车分期等贷款需求明显回升。

另一方面,从30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销售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的商品房销售数据相较往年同期较为疲弱,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延续收缩态势。但随着年后多地放松限购限贷监管,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季节性缺口在6月大幅收缩,进而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有所修复。

展望来看,社融增速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1.0%,疫情反复对生产经营和线下消费的扰动,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政府层面,虽然今年政府融资节奏整体偏快,但四季度大概率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新增额度,在较强的宽信用政策诉求下,无须担心政府融资的缺席。企业层面,考虑到各地基建项目仍在加码落地,以及央行增设专项金融工具和政策性银行调增信贷额度的支持,基建配套融资需求预计仍将保持旺盛。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商品房销售预期仍存在较大波动,但对新增社融的拖累作用大概率将明显弱于上半年。

2、资金活力小幅上行,实体信心有所修复

货币增速剪刀差收窄,资金活力边际修复。6月M1同比增速为5.8%,较5月上行1.2个百分点;6月M2同比增速为11.4%,较5月上行0.3个百分点,一方面源于财政多支少收带来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另一方面源于稳增长政策诉求增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增强。

M1-M2同比增速由-6.5%收窄至-5.6%,表明资金活力呈现出修复态势。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在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边际走弱后,实体部门的经济预期有所修复;二是,历史数据来看,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与商品房销售增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6月商品房销售增速明显改善,大量销售回款推高了企业活期存款。

图片[2]-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

实体信用扩张速度持平货币扩张速度,利率水平上行动力不足。6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8%,M2同比增速11.4%,社融与M2同比增速差持平5月的-0.6%,表明实体信用扩张速度基本持平货币扩张速度,资金价格上行压力有限。

图片[3]-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

3、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2)国内疫情超预期大规模反弹;3)各地重大项目推进不及预期。End相关阅读

20220704-高瑞东 刘文豪:房地产投资有哪些新变化?

20220701-高瑞东 刘文豪:LPR下行空间多少:投资回报率的视角

20220611-高瑞东 刘文豪:融资边际回暖,政策仍需护航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图片[4]-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图片[5]-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图片[6]-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于海内外流动性和资产配置研究,3年证券投资研究经验。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以来先后任职于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图片[7]-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刘星辰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3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共同富裕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图片[8]-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陈嘉荔加拿大韦仕敦大学levy商学院,工业管理学士,美国巴鲁克大学Zicklin商学院,定量方法与建模硕士。曾任职于Morgan Stanely 宏观市场风险研究部,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聚焦美国宏观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政府债务等。图片[9]-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杨  康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图片[10]-高瑞东 刘文豪: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期货圈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